当然,课堂是复杂的,教师在预设时,不可能也不必穷尽课堂的可能变化,应该进行弹性预设。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要从地理教学目标、主干内容、过程与方法及评价等方面体现出多样性、选择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教师在进行课前预设时,要研究学生潜在状态、生活经验和发展需求,对学生地理能力和个性特点进行充分了解,进行弹性化的设计。预设目标可以在生成中随机升降,教学重点可以在生成中合理调整,探究主题可以在生成中适时替换,教学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即时变奏。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不在于能预见课上所有的问题,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4.2课中智慧处理,应对生成:丰富繁杂的生成性问题普遍存在于常态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有的符合地理课程内容,具有积极作用。例如:课堂中,学生对教师讲解的重点、难点内容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向教师质疑;再如,教师分析了某个地理问题后,学生顺势进行深度追问。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有的不符合地理课程内容,可能产生消极作用,干扰或阻碍课堂教学。例如:课堂中,有些学生偷看娱乐杂志,或交头接耳谈论与学习无关的事,或与教师发生顶撞,或扒在桌子上睡觉等。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对生成性问题的价值进行准确判断。 对于课堂中出现的符合地理课程内容的生成性问题,教师可以采用顺水推舟、因势利导应对法,巧妙引导,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往更广或更深处进行积极探索,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这样既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地理知识的欲望,还能让师生在交流互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对于课堂中出现的不符合地理课程内容的生成性问题,如果对课堂整体没有太大影响的,如学生偶尔做一个小动作、偶尔一次窃窃私语、偶尔向窗外张望一下等,教师不必刻意去制止,最好采用轻描淡写应对法,如用轻柔的语言进行提醒或用眼神、肢体语言示意学生停止不当行为。反之,如果教师进行深度干预,如点名批评或严厉训斥,不但会打击学生,影响课堂正常的教学进程,也会破坏课堂和谐融洽的气氛。如果对课堂教学影响较大的如大声喧哗、在教室内来回走动、与他人发生争吵等,教师则不能视而不见,不能纵容,要立即介入,快刀斩乱麻,尽快让课堂走上正轨。 4.3课后勤于反思,优化生成:叶澜教授曾指出:"课后反思是对教师自身具体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课堂教学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指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的重要过程。"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作为地理教师,应该以研究者的态度和眼光审视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课堂中的教学行为,以提高自己应对课堂中生成性问题的能力。善于进行教学反思,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增强处理教材的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应对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有效性,使课堂生成性问题发挥其最大的教育教学价值,还能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质量,积累教学经验和教育智慧。 一节地理课下来,教师要静心沉思,对课堂教学全过程进行及时回顾,并对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或问题作深度剖析与深刻反思。教师课后除了一般性反思,还要针对地理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进行重点反思,例如:课堂中生成性问题是在什么情境下产生的?自己应对这些生成性问题的措施是否确当?这些生成性问题对课堂教学产生了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课前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效果预想存在哪些偏差?……通过及时反思,教师能发现自己思想上和行为上的不足,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扬长避短,把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应对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5结束语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是随时产生的,也是难以先知先觉的。应对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是因事而异的,也是没有固定模式应对的。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对课堂教学活动和师生的自身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广大高中地理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努力提高发现和应对这些问题的能力,使地理课堂变得既有特色和品位,也有灵气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辛继湘.课堂教学管理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李善中.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1(11·A) |